SOM 旧金山办公室设计合伙人 Leo Chow 先生、管理合伙人 Larry Chien 先生、设计总监 Sean Ragasa 先生、管理总监 Lucy Ling 女士和资深室内设计副总监 Michelle Hatton 女士近日应邀参加浦发论坛主办的 “城市开发趋势与设计创新”系列活动。

几位专家以《后疫情时代的商业办公设计趋势》为主题,在直播间和浦发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相关部门展开实时交流。
作为行业领军者和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设计的倡导者,SOM 正不遗余力地在建筑和规划设计领域融入可持续和健康设计的理念,总结出“后疫情时代”工作场所设计的八大趋势:
① 混合办公人群:房地产需求的变化
② 弹性工作场所:空间可伸缩折叠
③ 健康空间:以人为本
④ 将室外引入室内:亲自然设计
⑤ 精准的办公室设计:数据对变化的影响力
⑥ 电梯以外的选择:更多连通方式
⑦ 任意地点的会议和培训:连线混合办公模式的员工
⑧ 配套设施作为社区催化剂:空间功能的提升
早在疫情之前,上述要点就已在 SOM 设计的众多国内外项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受疫情影响,这一趋势也变得愈发明显。作为浦发集团“TOP 芯联”项目的设计团队,SOM 正与浦发集团紧密合作,以绿色低碳为指导思想,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业主打造首个产业园区精品项目。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日趋严峻的防疫形势为曾经喧嚣繁忙的城市生活蒙上阴影,城市沉寂、社交隔离、工作场所闲置、共享空间萎缩……都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当今“后疫情时代”,人们在渴望正常交流的同时,更对环境健康问题愈发关注,而“融合办公”的新模式则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社交和协作环境的迫切需求,也是设计师对曾经长期趋同的商业办公设计所做的必要革新。
直播中,SOM 以浦发集团“TOP 芯联”等近期设计的国内外项目为例,与观众一起探讨基于上述设计趋势的创新设计思路。
① 混合办公人群:房地产需求的变化
疫情之前,居家办公还曾是一种新兴的潮流,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居家办公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常态”:一种能在“办公室格子间和家里书房之间自由切换”的工作模式开始成为新的时代需求。

随着固定的办公空间逐渐被弱化,传统工作场所中的固定工位、大型礼堂或会议室空间已不再是办公设计中的固定元素。
取而代之的,是对独特企业文化和员工实际需求的回应——要通过人数、密度及空间使用率的预测分析,为每一位楼宇使用者提供多元灵活的混合办公空间,甚至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工作场所。
在“TOP 芯联”的设计之初,SOM 就已前瞻性地考虑了“融合办公”的需求——引入不同规模和体量的办公楼层,提供可适应不同企业及租赁的需求:无论创业型、成长型,还是总部型企业,都能在具有高度灵活和可塑性的办公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商务空间。

除了传统意义的固定工位办公之外,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共享空间,会议交流场所以及员工社区等可激发创造性和活力的配套空间也能极大的提高工作体验和生产力。
② 弹性工作场所:空间可伸缩折叠
空间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是现代办公设计的另一要素。面对当下日趋多变的办公需求,如何调整和完善静态的办公设施,使其更能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也是我们的设计目标之一。
通过引入可移动隔墙、可重新配置和调整陈设的空间解决方案,将静态的单一空间打造为“高适应性,可变换”的弹性工作场所,能够服务不同的使用场景。

③ 健康空间:以人为本
通过对“居家办公”的研究,我们知道,传统的办公场所能够提供居家办公所不具备的优势——结合最新技术,打造健康和以人为本的协同交流工作环境。
未来的办公空间势必是配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监测并调整室内空气质量、办公空间的使用率及室内光照等一系列有关健康空间的参数,打造安全健康的全方位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办公空间内外部的装潢材料也同样重要。采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可极大地减少碳排放,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同时也能创造无有害物质的健康工作空间。
④ 将室外引入室内:亲自然设计
现代社会对建筑的要求与日俱增,建筑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遮蔽场所,更强调其亲自然的属性: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创造室内外之间的连接,而是如何通过设计,将户外和自然融入到室内的办公环境中,带给人们直接或间接的生理感受。


我们用木材、石材等天然建筑材料建立与自然的可触碰的联系。镶嵌式的建筑和景观交替的布置,使建筑的每一面都能享受最大化外部景观的视野。
建筑的立面设计通过交错斜切的三角面,在光影的变换中呈现出波光粼粼的建筑效果,与滨水的场地元素相呼应。同时,建筑立面上设置可开启扇,引入新鲜空气和鸟语花香的自然元素。


⑤ 精准的办公室设计:数据对变化的影响力
在工作场所的设计中包含整合成一体的各个“智能系统”,既能营造无缝衔接的使用体验,也能为业主、运营方和设施维护人员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和性能,优化建筑空间的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创造安全、健康和可持续的建成环境。


在政策和行业标准日益完善、数字化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应用的时代,作为城市单元具体形态的建筑,正在迈向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阶段。建筑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已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⑥ 电梯以外的选择:更多连通方式
楼梯不再仅仅是垂直交通工具,更能成为久坐后随时健身、活动筋骨的理想场所,还能促进职员间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为空间使用者提供电梯外的第二选择。
“TOP 芯联”赋予了疏散楼梯更多价值——在楼内可俯瞰春色满园,在楼外也能欣赏楼内“风景”,不同的背景色彩设计成为建筑外立面上的特有标识。


⑦ 任意地点的会议和培训:连线混合办公模式的员工
随时在线是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对混合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能在办公空间里找到只属于自己的会议和培训空间曾经是不少职场人士的奢望。
包括“SOM 纽约办公室”、芝加哥“富尔顿市场 800 号”等项目在内,SOM 近期完成的设计均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即“如何在混合工作模式中享有面对面交流的高效与便捷?”

无论与会者是否需要亲临现场,确保工作场所拥有便捷高速的连接性,在疫情之后已成为重要性日益凸显的新趋势。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视频会议和远程培训的需求,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为采用混合办公模式的员工和客户提供实时连线的便利。
⑧ 配套设施作为社区催化剂:空间功能的提升
后疫情时代,居家生活与工作场所的融合,也是长期趋势之一,办公中的“第三空间”区别于家居环境或传统办公空间,办公室已越来越多地被设计为鼓励交流协作的社交空间,工作场所提供的配套设施因此也将承担更多使命。


让传统“写字楼”成为员工喜闻乐见的社交场所。在引入娱乐、休憩、健身、康体、保育、餐饮和酒廊等设施后,现代工作场所在满足朝九晚五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多服务。
办公室不再是冷冰冰的格子间和电脑屏幕,更可以为老人、儿童和社区提供服务,变得更具亲和力,成为社交中心。

SOM 在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思考如何建立有吸引力的办公空间,在确保员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遍布其中的社交场所更是促进思想碰撞,迸发灵感火花的催化剂。
我们相信,在全球施虐两年多的疫情并没有使办公室消失,而是加快促进了我们重新思考——办公空间设计应如何应对危机和满足全新的市场和用户需求。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现代城市的缔造者,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应面对未来,以超前的思维和灵活多样的设计策略应对危机,在城市和建筑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以设计为各种不确定性做好准备。